成功学不能制造巨星
但芭蕾训练给了她
追求美的意志
读书改变命运,艺术美化人生,大家好我是田艺苗,欢迎来到审美人生读书课。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奥黛丽赫本为什么会成为一代巨星,这位美人是如何炼成的?
一位明星受欢迎,首先是因为美貌,长得养眼有亲和力。但赫本并不是只凭借一张漂亮脸蛋,那样是不可能成为国际巨星的。
我们都看过《罗马假日》,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直到如今也是最经典的公主形象。这位公主访问罗马,对各种宫廷礼节十分厌烦,想在罗马自由自在地游玩一天。一个童话般的故事,因为赫本变得真实起来,她一出现就叫人心头一亮,她在里面打扮简单,任性吃冰激凌、骑小黄蜂摩托。我一直记得一个镜头,公主喝高了,派克饰演的记者只好把她带回家,她见到床就爬上去,派克拎起床单把她抖到另一张小床上,赫本就像个可怜的小动物那样,真是可爱的要命。
除了漂亮,她还有一种独有的可爱,瘦地像个流浪儿或小男孩,惹人爱怜,一紧张就咬指甲,像一只受惊的小鹿,有一种极度不安全的气质,或许这种不安让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张力,让人想照顾她,抚慰她,这或许是她作为演员的戏剧感的一面,让她保持敏感,在剧情中让我们等待她身上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。无论《蒂凡尼的早餐》中那个流连在橱窗前的女孩,还是《黄昏之恋》里练习大提琴的姑娘,我们总是期待她能够获得幸福。可是这种不安全气质几乎伴随了她一生,即使做了母亲,到了晚年,赫本始终没有变成一个慈爱润泽的女人,她始终都带着一份青涩的少女感。相比那些看起来完美的有距离感的女神,赫本的不安令她真实可爱,令人牵挂。美貌、可爱、有趣、青涩、努力、自我和不安全,所有这些都让赫本的个性更饱满并且变得立体。
在演艺生涯中,赫本并没有囿于喜剧角色,她尝试各种电影风格,亦庄亦谐,欢快中藏着焦虑和哀愁,真实流露自己的欢喜忧伤,也从不害怕暴露缺陷。
我们现在常常讲造星,好像明星是可以批量制造的,但其实成功很难复制,除了美貌和才华之外还夹杂着天时地利人和等等各种不确定因素。不得不说,人气这东西多少是天生的,有些人天生就有观众缘。拍《罗马假日》的那个夏天,罗马的高温和湿度都破纪录了,但整个拍摄团队都非常愉快,因为奥黛丽·赫本来了,她一出现大家都觉得开心。
或许一个市长甚至总统可以有培养和塑造的方法,但一个明星的走红真是难以预料,明星面对的是人群,或许大众心理学也难以解释,因为与人有关的事情总是最不确定。按成功学造星就更不靠谱了,成功学的勤奋、情商与经营能力,放在明星身上,或许就变了味道,一个左右逢源滴水不漏的明星未必受青睐,但像王菲这样我行我素爱理不理的真性情女神却是备受追捧。在我们年代有一位被看作最接近赫本公主气质的女明星,安妮·海瑟薇,她美丽、高贵、却处处被黑,说她造作不真实,说她没有特点。可见被大众喜爱,美丽是第一要素,但也不完全因为美丽。有些人天生讨喜,有些人很美却未必有人缘。
回到赫本,我们前面说到她被挑上做大女主,在最青春美貌的时候被命运青睐,实在是运气太好了,其实在22岁赢得机会之前,赫本已经跑了很多年龙套了。在此之前,她是一位勤奋却完全找不到出路的芭蕾舞演员。这段学舞经历塑造了她的良好品质,带给她追求完美的意志。
在22岁之前,赫本非常不走运。
她一直非常瘦,其实是与青春期正值二战时期有关。她的青少年时代一片黑暗,目睹了死亡,尝遍了饥饿,也耽误了学业,我是在这本传记里面才知道她的童年这样悲惨,是看到后来那些美丽时尚的照片时完全不可想象的,原来美丽是苦难哺育的。
战争结束之后,前途迷茫,赫本患了忧郁症,抑郁消沉,沉默寡言,整日昏睡。年少的忧郁症流露了她敏感易碎的心灵,如果没有这些历练,她或许就没有破茧而出的力量,也不可能成为情感饱满具有内在深度的女演员。
赫本是如何走出忧郁低谷的?书中没有明确指出,现在看起来很可能是因为芭蕾舞课程的训练,芭蕾充满意志的练习挽救了她,带给她严格的技巧训练、敏感心灵的所有精神和心力,也激发了她的斗志,后来她对美的一丝不苟的追求、孜孜不倦地磨练演技,也是芭蕾赠予她的礼物,她说,“若算得上有成就,是因为我抓住每一个机会,而且非常努力,没有任何成就是轻松得到的。”
田艺苗
如今很多学钢琴的孩子问父母,“我为什么要每天练琴”,赫本的故事就是一个答案。学艺术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艺术家,而是给于孩子们高贵敏感的心灵,并塑造耐力和日复一日追求精确与完美的精神,学会日益精进,学会如何锤炼一门技艺。这些是艺术教育给于人生最宝贵的财富。
除了艺术教育,她还有一位情感压抑而坚定的母亲。赫本和母亲一直关系不和,母亲对她要求很高,从不夸赞她一句,两人一直没有感情交流。即使生活艰难,母亲打定主意要培养她造就她,带她去伦敦学舞。47岁的女爵,放下身段做公寓管理员,整日洗刷楼梯整理垃圾,每天等待女儿舞蹈课下课。这位女爵勤奋、坚强、充满勇气,勇敢面对,绝不抱怨,不屈不挠,这些贵族品质潜移默化地遗传到了赫本身上。后来在《罗马假日》里面,即使她一身平民装扮也是一位公主。
当时赫本身高170,瘦到40公斤,极度营养不良,在艰苦的条件下一直坚持芭蕾舞课程,她有一位知名的老师,伟大的芭蕾舞前辈桑妮娅·盖斯凯尔,在学舞的过程中,老师已经看到了她的生命力、魅力和雄心,但是战后她的健康崩溃了,而且已经17岁,作为一位职业舞者在这个年龄起步已经太晚了,她仅有的机会是参加群舞或歌舞剧表演。
之后她开始在音乐剧里面跑龙套,在《高跟鞋》里面和一大群泳装少女一起载歌载舞,在《鞑靼酱》短剧里饰演各种女性角色,客串一些电影如《野燕麦》、《械劫装甲车》《少妇故事》《双姝艳》。即使是小角色,聚光灯都在别人身上,赫本也是表现灵动,非常吸引眼球,获得了很多好评,之后她开始在电影里面初现光芒。
即使是小角色,赫本也非常认真,她淬炼了自己,也把她自身的精灵淘气的气质释放出来。这种气质后来在《罗马假日》里面定型并发挥尽致。活泼淘气与彬彬有礼,任性可爱与尽守职责,理想与现实在她身上产生了张力与不由分说的和谐,她因此成为真正的公主。任性淘气是她潜藏的本性,但严谨那一面与女爵母亲的贵族教育和芭蕾的训练是分不开的。
今天的审美读书课到这里就结束了,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赫本的事业道路,成为明星之后事业就会一片坦途吗?下节课再见!
敬请关注:
目录
《生活的艺术》林语堂著
《优雅》莎拉·考夫曼著
《爱的艺术》弗洛姆著
《美学散步》宗白华著
《音乐治疗学》张勇编著
《人间词话》王国维著
《观看之道》约翰·伯格著
《理解一张照片:约翰伯格论摄影》约翰·伯格
《艺术的起源》杉本博司
《像艺术家一样思考》威尔·贡培兹著
《美的历史》艾柯著
《世界建筑简史》盖纳·艾尔特南著
《鎏金舞台:歌剧的社会史》丹尼尔·斯诺曼著
《极简主义》
《疾病的隐喻》苏珊·桑塔格著
《幸福之路》罗素著
《教育与美好生活》罗素著
《第二性》波伏娃著
《至味在人间》陈晓卿著
《我的旅行哲学》陈丹燕著
《旅行的艺术》德波顿
《做衣服》山本耀司著
《最好的告别:关于衰老与死亡,你必须知道的常识》阿图·葛文德著
课程大纲
1.读林语堂《生活的艺术》:什么是成熟的生活观?
第一节:慢生活仅有慢还不够,来看看大作家亲身体验的生活艺术。
第二节:想要过好人生,首先要了解人性
第三节:尘世是唯一的天堂,如何享受人生
第四节:以近人情、幽默感、谦和尊重的人生态度,享受生活中的美
2. 读莎拉·考夫曼的《优雅》:优雅从何而来
第一节:优雅来自灵魂的美与崇高
第二节:一切美的来源是自律
第三节:条件反射般的优雅,来自军事化的演练
第四节:在各种力量的拉扯中找到一个平衡点,人人皆可优雅
第五节:生命是一个奇迹,感恩和同理心令人生优雅而从容。
3.读弗洛姆《爱的艺术》:你真的懂爱吗?
第一节:爱是一种知识和艺术,关于爱有哪些误解?
第二节:爱的对象多种多样,最终对上帝的爱让我们理解了爱
第三节:当代西方社会摧毁了爱,非理性的爱是哪几种?
第四节:我们应该如何去爱,弗洛姆给你有效的建议和方法
等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